抗生素的危害
抗生素本身是一種藥物,廣泛使用以后可以產生很多不良的反應。近年來,在豬、牛和雞等家禽身上都發現有大量有使用抗生素的現象,遠比制藥業和家畜飼養廠披露的情形嚴重得多,令人關注的是部分畜禽養殖戶為了促進生長和預防傳染病,定期喂飼健康畜禽抗生素,此方法會導致出現多種抗藥性的細菌。
當前,我國在養豬業生產中濫用抗生素已成為普遍現象,盡管病豬多,混合感染現象比較普遍,在生產中需要用抗生素進行防治,但實際現狀是無故濫用藥物,大群豬中只要有少數豬出現發熱或部分臨床癥狀,在不清楚何種病原感染的情況下,隨便找兩種、三種甚至四種抗生素同時應用,就連平時正常飼養的健康豬,也在飼料中添加多種抗生素定期預防,造成機體藥物殘留,引起不良后果。
目前抗生素的使用存在著一些問題:不管大小病都使用,對人使用,對動物也使用。人類濫用抗生素已經有了許許多多的報道,但對于抗生素的另一歧途:牲畜大量使用并進而危害環境卻沒有足夠的認識。
如今,豬、牛、羊也與人一樣,用起了抗生素。因為使用抗生素可以使它們生長更快,生產產品更多,可以為為生廠商帶來更多利益。盡管歐洲和北美很早就意識到在動物飼料中添加抗生素的危害性,而且從 1996 年以來,在動物飼料中使用抗生素添加劑已逐漸被禁止,但在動物飼料中添加抗生素添加劑仍時有發生。歐盟一些科學家的調查更披露了一個驚人的事實,美國生產的抗生素約 70 %用來作為生長促進劑飼喂動物。當然,在飼料中不僅僅是添加抗生素,生長激素同樣成為飼料中的主要添加物。我國每年生產的 700 噸喹諾酮,僅這一種抗生素就有一半用于養殖業。由此大腸桿菌對喹諾酮的耐藥性已達到 60 %。
對牲畜使用抗生素,其后果表現為兩方面:一是生態中的細菌在直接與動物和植物的接觸中接觸到了多種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二是細菌通過與人的接觸獲得了耐藥性,人們消費排泄的廢物污染環境和食物鏈而使得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能接觸到人們使用抗生素后的代謝物,從而對抗生素敏感并且變得具有耐藥性。這樣一來,抗生素的耐藥基因便可以輕而易舉地蔓延開來。大量證據表明,對動物飼喂抗生素可以導致腸道菌,如沙門氏菌耐藥菌株的出現,而且這些耐藥菌可以通過食物或動物在與人接觸時傳播給人。
|